一、什么是零碳园区认证
零碳园区认证是对产业集聚区(含工业园、科技园、生态城等)实现范围1-2(直接排放与能源间接排放)净零碳的综合性评价,核心要求包括:
系统边界:
覆盖园区内企业生产、建筑运营、交通物流、公共设施(如污水处理厂)全领域;
需核算园区级碳排放总量,并设定基准年(通常为获得完整数据的最近年份)。
净零路径:
能源重构:建设风光储一体化微电网,可再生能源占比≥60%(化工园区≥40%);
产业协同:实现余热/废料跨企业循环利用(如A厂余热供给B厂,碳减排率≥15%);
抵消约束:剩余排放通过园区碳汇(湿地、绿地)或CCER项目100%抵消(抵消比例≤20%)。
智慧管理:
部署园区级碳管理平台,实时监测企业碳排放并预警超标风险。
二、为什么要做零碳园区认证
政策与战略价值
满足《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》要求,争取“国家级绿色园区”称号及专项资金(最高2亿元);
规避欧盟碳关税(CBAM)对园区出口型企业的影响,降低供应链碳足迹披露压力。
经济与产业优势
成本优化:
微电网绿电直供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0%-40%;
集中式碳捕集设施(CCUS)摊薄单体企业减排成本。
招商竞争力:
吸引苹果、特斯拉等国际巨头入驻(要求供应链100%绿电);
获得地方政府土地指标倾斜(如江苏对零碳园区新增用地优先审批)。
金融与创新驱动
发行园区绿色债券(票面利率低于市场1-2个百分点);
推动碳资产开发(如园区林业碳汇纳入CCER交易,年收益可达千万级)。
三、依据标准
国际参考
ISO 14068-1:2023:要求园区制定科学碳目标(SBTi),逐年降低抵消依赖;
世界银行《零碳园区指南》:设定单位工业增加值碳强度≤0.5吨CO₂/万元。
2. 国内规范
《绿色产业园区评价通则》GB/T 38522-2023:
关键指标:园区绿化覆盖率≥35%、工业用水重复率≥85%;
强制要求:建立企业碳账户制度,覆盖率达100%。
地方试点:
要求园区分布式光伏装机≥20MW、碳排放强度年降幅≥8%;
设立“碳积分”奖励机制(企业减排可兑换税收优惠)。
深圳《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规范》(2025):
苏州工业园实践:通过跨企业蒸汽管网每年减碳12万吨。
证书模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