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什么是近零碳高速等级认证
近零碳高速等级认证是对高速公路系统在规划、建设、运营全周期实现深度低碳化的分级评价体系,核心特征包括:
等级划分:
AAAA级(近零碳标杆):运营期碳排放强度≤行业均值20%,隐含碳(建设期)25年内回收;
AAA级(近零碳达标):运营期碳排放强度≤行业均值40%,隐含碳30年内回收;
AA级(低碳进阶):运营期碳排放强度≤行业均值60%,承诺5年内升级至AAA级。
覆盖范围:
运营排放:隧道通风/照明(占能耗40%)、服务区供能、收费系统、养护设备燃油;
隐含碳:建材生产(水泥/沥青)、施工机械能耗、土地扰动碳损失;
延伸管理:鼓励核算用户通行碳排放(范围3)。
技术路径:
路域风光储一体化供能≥50%运营用电(光伏声屏障+边坡风电);
低碳材料(固废再生骨料)替代≥30%传统建材;
剩余排放通过边坡碳汇林或CCER抵消(比例≤15%)。
二、为什么要做近零碳高速等级认证
政策与战略驱动
响应《交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》(2024)要求,争取国家“绿色公路示范工程”称号(最高补贴1.5亿元/百公里);
规避欧盟《燃料航运条例》(FuelEU Maritime)贸易链影响(国际物流通道需低碳基础设施认证背书)。
经济与运营价值
全周期降本:
光伏路面(山东济青高速)年发电2.1亿度,降低用电成本35%+余电收益9000万元;
智慧隧道系统(AI调光+通风变频)减少能耗50%。
路域经济开发:
碳汇林碳资产开发(每公里边坡林地年固碳120吨,价值6000元);
服务区充换电站引流新能源物流车(服务费分成+碳积分收益)。
行业创新与社会责任
推动国产低碳技术输出(如中国中铁光伏声屏障中标中东项目);
提升公众绿色出行意愿(高德地图“近零碳高速”标签引流车流8%-12%)。
三、依据标准
国家级政策依据
《绿色交通标准体系(2025)》:
要求高速单位车公里碳排放≤0.9kgCO₂(2025年基准);
新建高速可再生材料利用率≥20%。
《公路节能降碳设计规范》JTG/T XXXX-2025(征求意见稿):
明确温拌沥青、泡沫沥青冷再生等低碳技术强制应用场景。
2. 地方试点标准
地区 | 标准名称 | AAAA级核心指标 |
---|---|---|
浙江 | 《近零碳高速公路评价规范》 | 运营期绿电覆盖率≥80%、智慧能源网削峰填谷率≥35% |
广东 | 深中通道近零碳实践指南 | 跨海桥混凝土掺固废≥30%、风电供能占比≥40% |
四川 | 成渝高速近零碳改造技术规范 | 边坡碳汇林覆盖率≥70%、隧道LED 100%覆盖 |
证书模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