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什么是零碳城市认证
零碳城市认证是对城市(或城区)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实现温室气体排放与碳吸收平衡的综合性评价。认证涵盖能源、交通、建筑、工业、生态等领域,需满足:
碳排放总量:通过减排措施使年碳排放趋近于零;
碳抵消能力:剩余排放量由碳汇(如森林、湿地)或碳捕集技术抵消;
持续监测:建立动态监测体系,确保长期碳中和。
认证通常由国际组织(如联合国气候机构)或国家级环保部门授权第三方机构执行,有效期为3-5年。
二、为什么要做零碳城市认证
政策优先级
响应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》白皮书要求,优先获得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资格,争取专项资金(如气候投融资项目)。经济转型驱动
推动绿色产业(新能源、碳交易)聚集,吸引ESG投资;
降低城市对化石能源依赖,减少能源价格波动风险。
国际影响力
加入“全球净零城市联盟”等国际倡议,提升城市品牌价值,助力文旅、招商。民生改善
通过清洁能源替代(如光伏屋顶、氢能公交)降低空气污染,提升居民健康水平。
三、价格方面
认证评估费与城市规模相关
四、依据标准
国际参考框架
ISO 14064-1:2018:组织层级温室气体量化与报告规范;
Science Based Targets(SBTi):城市净零目标科学设定指南。
国内政策
《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》中“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”要求;
《绿色低碳城市评价技术导则》(在编,尚未发布)。
地方试点
深圳《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规范》(2023):要求试点区域可再生能源覆盖率≥80%;
上海崇明世界级生态岛:2035年实现“负碳”目标(吸收量>排放量)。
五、证书模板